融媒体中心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扶起新梦想|​陈渝: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穿针引线”人


“那就是陈县长”,顺着说话人手指的方向,一个皮肤黝黑、架着黑框眼镜,一身休闲装扮,蹲在土埂上跟群众热烈交谈的人,就是陈渝。看起来文质彬彬,说话做事风风火火,有山城重庆人的耿直爽快,也有西北人的务实肯干,很难将他与首都北京派驻过来挂职扶贫干部联系起来,倒是与普普通通的乡镇干部有几分相似。

国投派驻甘肃宁县挂职副县长陈渝

今年39岁的陈渝是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心经营管理部经理,2018年4月他跨越千里, 挂职宁县副县长,开展国投定点帮扶工作。

刚接到要去甘肃定点扶贫的通知,陈渝有点茫然,不知该怎么向家里人开口,一方面2014年他从山东刚刚挂职回来,另一方面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回到家里,他忐忑不安地将自己要外派扶贫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原以为家人都会持反对意见,可没想到,全家都支持他去。“放心去吧,扶贫是国家的大事,家里有我们照看……”老人、妻子纷纷说到。

有了家人的支持,陈渝放下了心里包袱。告别单位和家人后,只身一人踏上了赴甘扶贫之路。

从北京到甘肃庆阳宁县,千余多公里的路程,对陈渝来说意义非凡。虽然小时候在甘肃敦煌生活学习了12年,可以说对甘肃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对陇东还是陌生的。初到宁县,信息交通闭塞、人才资源匮乏、群众“靠天吃饭”、产业不成规模……这些历史因素遗留下的贫困原因和问题瓶颈都让他压力很大。

上任后,陈渝就立即跑遍了宁县18个乡镇,白天入户访视,晚上做笔记、研究政策。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梳理,陈渝对宁县的情况有了全面了解,接下来的工作也有了眉目:本着重点要在产业扶贫方面寻求突破,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原则,基本确定了帮扶思路:一、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延伸和规范产业链条打通产业链中的“堰塞湖”,增加产品附加值;二、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通过创新金融工具、项目管理方法等工具指导扶贫方式,为全县产业扶贫探索新路径,并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带动效应。陈渝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产业扶贫做好了才能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陈渝调研宁县产业情况

“山货”变“金疙瘩”

经过一个月的入户走访、调查研究,在子午岭的塬边咀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引起了陈渝的注意。这里,有着发展多种养殖产业的基础,但是受资金、观念、市场等影响,养殖产业还是小作坊式的传统家庭式运作,并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九岘乡鲁甲村靠近子午岭林区,历来群众都有养殖中蜂的传统,但是由于养殖技术不成熟、不重视市场销售、包装等环节以及发展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中蜂养殖并没有形成规模,粗放的生产加工模式使得产品很难有效流通,更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养蜂基地靠近子午岭林区

“九岘乡靠近子午岭,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没有工业污染源,可以走有机绿色农业的路子。”陈渝认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群众打造有机绿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它的附加值,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说干就干,陈渝立即对鲁甲村的一个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考察,该合作社虽然有羊肚菌、土蜂蜜、紫苏油等农产品,但是应该主攻一个优势产业,用来带动其他产业齐头并进。

“先用一个筛网过滤,再用一个铁勺子,就把蜂蜜变成了产品。”回忆起第一眼进入合作社看到的场景,陈渝记忆犹新,“这种没有卫生食品许可证的产品是无法进行商业流通的,土特产变不成商品就不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它的路也不会走的太久。”

与合作社的负责人沟通之后,陈渝先是帮助合作社投入40万元帮扶资金,引进安装了一条全市首条半自动标准化无菌罐装生产线,随后投资100万元,帮助九岘乡鲁甲村及金村乡中蜂养殖合作社购买标准化蜂箱,并在九岘和金村2个乡镇建立了4个国投产业帮扶基地,从源头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蜂蜜产供体系,同时还建成宁州贡蜜罐装生产扶贫车间1座,小杂粮分选包装车间1处。

要建立完整的蜂蜜产供销体系,营销体系也必不可少。为此,陈渝和国投派驻鲁甲村驻村第一书记汤红洋开始从蜂蜜的包装、销售等环节着手,邀请西安设计公司对蜂蜜的外包装、品名、产品定位进行全方位包装设计,成功注册了“宁州贡蜜”“山丹花”2个商标,设计特色包装3大类。

无菌生产线

自“宁州贡蜜”2019年10月份下线以来,已经实现销售额150余万元,产品远销20余个省市,并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特别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在陈渝的积极衔接下,国投集团采取以购代捐的方式,从合作社采购了价值21万元的“宁州贡蜜”产品,捐赠给武汉中心医院,在助力武汉战胜疫情的同时,也为群众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探索建立了“基地+合作社+农户”三方合作机制,以庆阳荣茂农牧公司为龙头,以宁县林润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把九岘乡132户(其中鲁甲村79户)贫困户吸纳为社员,带动150户群众发展中华蜂养殖产业。

合作社按照“331+”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每年为贫困户、村集体分红总额达22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务工总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目标。

在国投集团的帮扶下,合作社现在已建成占地50亩脱贫产业引导示范园和1021亩的生态种植养殖基地,涉及中华蜂、子午岭黑猪养殖,羊肚菌、阳光玫瑰葡萄、油牡丹、薰衣草、苗林栽植。

鲁甲村村民陈小红曾经尝试中蜂养殖,但是由于规模小,技术不到位,养殖成活率差。在国投集团的帮扶下,他加入了林润合作社,参加了中蜂养殖培训,不仅掌握了技术要领,而且也扩大了养殖规模,收入较往年增加了130%。

鲁甲村是宁县6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通过陈渝的努力,不仅让这里传统的中蜂养殖产业变成群众致富增收的“金疙瘩”,而且村学的办学条件、村标准化卫生室的医疗设施、村集体经济等都得到全方位的华丽蝶变。

“山里群众种植的农产品是最纯天然和绿色环保的,只要我们肯在产品的规模、包装和卫生许可证等方面下功夫,其实让他们致富起来并不困难。”陈渝坦然地说。


  苹果买上“保险

作为全国优质苹果核心产区,近年来,宁县县委、县政府把苹果作为农业首位产业,以工业化思维、现代化理念、标准化方式,持之以恒做大做强苹果产业。 目前,宁县苹果栽植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矮化密植11万亩,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到“十四五” 规划末期,全县苹果面积将达到60万亩(其中矮化25万亩、乔化35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

陈渝考察苹果基地

虽然宁县苹果有着位于世界最优苹果适生区比较优势和“三高五化”生产优势,再加上宁县已初步构建了现代苹果产业体系。但放眼全国,苹果整体产能过剩、价格行情波动频繁、农业受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不确定因素影响,在一个时期内,苹果产业风险依然存在。

如何最大化降低苹果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自然风险,陈渝率先提出了“有机苹果种植期货+保险”的理念。

对于“苹果种植期货+保险”这个概念,刚提出来时,县上领导和群众都不理解。为了让大家都能及时了解这一新兴金融工具,陈渝衔接邀请安信期货在宁县举办了“理性投资从我做起—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宣讲会,对111多名果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果农进行了苹果期货培训,使广大苹果企业(合作社)和果农种植大户进一步了解了苹果期货知识,掌握了苹果期货业务操作规范及流程,提升了利用苹果期货金融知识和市场手段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助推宁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苹果期货+保险项目就是利用新兴金融工具,对传统农业进行有效弥补,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质上还是为群众的利益‘保驾护航’。”陈渝解释到,“苹果种植期货+保险”要做好,资金这一块是必须先要保证的。而面对宁县财政困难,政府没钱出,老百姓不愿意出的现状,陈渝又积极协调国投集团在宁县投入资金71万元作为试点,为大家吃上“定心丸”。

就在陈渝积极推广“苹果种植期货+保险项目”的同时,2018年春季,由于受倒春寒影响,当年苹果产量骤减,果农及合作社损失严重。“在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当时全县投保了1500亩,成功索赔75万,将果农的利益损害降到最低。”陈渝说。

“幸亏咱们新来的陈县长在苹果期货保险项目上的支持,所以才让我们的果农的经济效益受损不大。”太昌镇北国春的一位果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苹果种植期货+保险”的推广之路还很漫长,但是陈渝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忙碌着、奔波着。

“我们做帮扶的初心就是一定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这样真心实意的去帮扶了,我们的心里也才能更加踏实。“苹果种植期货+保险”创新的金融工具对县里和老百姓来说都很陌生,但是作为帮扶干部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和探索,利用金融工具来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为宁县主导产业保驾护航,这才是帮扶真正的意义”陈渝说。


传统刺绣走进“北上广”

太昌镇伊人绣鞋业有限公司是庆阳市妇联命名的“陇原巧手示范基地”,公司主要以生产批发手工布鞋为主。

从2013年起就一直经营刺绣工艺加工的负责人郝淑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手工制作的农家刺绣产品能够走进“北上广”这些大城市。

“我们刚开始主要制作一些手工布鞋,生产的产品主要仅限于批发,就是外地客户发来订单,我们接单就可以。”郝淑芳说。

郝淑芳(中)

2019年,陈渝在一次下乡调研中偶然看到了郝淑芳公司生产的手工布鞋,他觉得公司可以再增加产品的种类,扩大规模,让生产的产品走得更远,并且愿意提供帮扶资金。

就在陈渝和公司负责人郝淑芳谈起自己的想法后,没想到却遭到了郝淑芳的拒绝。

“她当时主要担心自己扩大规模后,万一失败了,就觉得很对不起国投集团的这份帮扶。”陈渝道出了郝淑芳的顾虑。

遭到郝淑芳的拒绝后,陈渝并没有放弃,他认为民俗文化产业做强之后,可以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算收入对比账、讲销售政策、外出培训参观……陈渝不断为郝淑芳做思想工作,动员她扩大生产规模和研发新产品。

扩大规模后的扶贫车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渝的不断努力下,2019年,郝淑芳终于下定决心扩大规模,接受陈渝的帮扶。

“咱们只要把好的产品做出来,市场销路应该不会有难题。”陈渝说。

年末,在陈渝的积极衔接下,国投集团为郝淑芳投入前期帮扶资金30万元,其中10万元主要用于车间新产品研发,20万元用于联合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

就这样,有了资金支持,郝淑芳新建了厂房2层15间398平方米。

扶贫车间带动了周边妇女就业

除了资金扶持之外,陈渝在闲余时间,还经常帮助郝淑芳分析研判文化市场的前景和销售渠道,并联系郝淑芳去外地的文化刺绣生产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开阔视野。

在陈渝的帮助下,公司打破以往的营销模式,开启了 “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在淘宝网开设店铺,并与北京、山东、西安等地客户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年销售额90万元。产品也由原来单一的童鞋增加到女士内增高绣花鞋、双盒脸绣花鞋、红底红帮绣牡丹的喜庆婚鞋、男士毛底鞋、男士小圆口布鞋、香包挂件等民俗产品23种,建成了“合作社+贫困妇女”模式的巾帼扶贫车间。

“第一次看到陈县长,觉得他是县上领导,又是首都北京来的,说着一口普通话,打交道总让人心里有点怵,但是通过近两年的接触,陈县长已经成为我们的亲人,他是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没有他,公司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如今产品效益提高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对以后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提起陈渝的帮扶工作,郝淑芳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在陈渝的帮扶下,郝淑芳的公司不仅规模相比以前扩大了,车间的带贫作用也凸现出来。

目前扶贫车间已吸纳贫困户11户、入股资金11.92万元,按年12%保底分红,户均年分红1300元以上,带动周边乡镇180余名妇女长期领件加工,年收入4000-10000元/人,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1.6万元/年。

“虽然,现在宁县整县已经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帮扶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要继续帮助他们巩固现有的脱贫攻坚成果,为今后更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谈到今后的工作想法,陈渝感慨地说, “来到宁县已经整整两年半的时间,无论是这里的一山一水,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也是我人生当中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通过近三年的帮扶工作让我收获满满,我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投集团‘为国而投’的担当、‘为民而投’的情怀,作为国投人,我很自豪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与祖国同频共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使命在肩,征程在望,助力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这既是国投集团作为央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国投人对伟大祖国最赤诚的热爱。在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中,千千万万像陈渝一样的帮扶干部,扎根基层,勇于奉献,发扬勤奋、务实、包容、创新的实干精神,用忠诚和担当谱写出奋进新时代的美好篇章。(作者:李建强)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6/08 14: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