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扶起新梦想|​张政:我的“兴民”村


贵州平塘县平舟镇兴民村。

这是一条约两米宽、长1890米的水泥路,沿着50多度的山坡蜿蜒而上,通向山顶的31户人家。它不太平整,却坚固异常。兴民村村民称之为“共产党修的幸福路”。

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山高坡陡,特别是下雨天出行非常不便。百姓的生产生活多靠牛马,这条路让牛马踏的人可以走的空间很小,对本地人来说上下穿行要十分小心,雨鞋成了最好的出行工具。第一次将足迹留在村中,从此心中便多了一份牵挂,“我第一次来,就想着一定要把这条路修通。”兴民村第一书记、国投挂职干部张政说。

兴民村属于一类贫困村,全村509户20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了三分之一。人口以布依族为主,不少人一辈子没有出过村,听不懂普通话。

2018年7月,张政离开了工作5年的国投盘江发电有限公司商务部燃料采购岗位,来到兴民村担任第一书记。

要想富 先修路

在张政看来,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思想落后。有的贫困户“破罐子破摔”,连打扫卫生、叠被子都要扶贫干部帮着做。张政决定把修路作为突破口。为此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商定用帮扶资金购买原材料,全村共同出力修路。“主要是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培养他们对村子的认同,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张政说。

张政与村民一起修路

修路的第一批物资9吨水泥沙子拉到村头。原先说好一起干的村民突然变卦,不少人又寄希望于政府把路修到家门口。眼看着拉来的水泥风吹雨淋,张政焦虑异常,村民却不紧不慢。曾有人直言,“要追究也是追究张书记的责任,要坐牢也是张书记坐牢!”

“农村人嘛,百人百姓百脾气。”张政从小在山东枣庄的一个村里长大,深谙农村生活习性。他先做村里党员的工作,再去拜访辈分威望高的乡贤耆老,最后和他们一起游说村民。修路工作终于开始。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60岁。张政带领村民肩挑马驮,将一块块石头、一包包水泥运上山,铺成路。平塘县多雨,给施工带来不便。有一次,暴雨将6米高、2米宽的路基冲垮。又有人打了退堂鼓。张政再次到村民家里做工作,大家把路基一块石头、一块石头重新垒了起来。“之前这条路一直没修成。”一位村民说,“张书记替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儿。”

由于节约了人力成本,原本只能覆盖4个村民小组的帮扶资金,最终项目覆盖11个村民小组,实现整个兴民村的全覆盖。张政用同样的方法,给村里安装路灯。他用帮扶资金购买路灯,村民自己施工安装。原本只够8个组的资金同样覆盖了全村11个组。傍晚时分,230盏太阳能路灯亮起,整个兴民村沸腾了。村里的微信群下起了“红包雨”,有人在朋友圈写到,“以后喝醉酒就不用再担心走到水坑里,也不用担心夜太黑找不到回家的路。”

绿壳蛋鸡能致富

路通了,灯亮了,乡亲们的钱包还没有鼓起来。兴民村地处石漠化山区,留守老人劳动能力有限,对产业要求苛刻。在村民韦光坤家里,几只绿壳蛋鸡在庭院觅食。“散养的绿壳蛋鸡更好卖。”张政说,“采取借鸡生蛋的模式把绿壳蛋鸡鸡苗发给村民,鼓励村民在自家养鸡。产蛋后鸡蛋抵扣相应的鸡苗款,合作社将款项用于改户家庭下一批购买鸡苗。这种方式大家更懂得珍惜,能得到有效的循环发展。”合作社统一按照1.2元一个鸡蛋的标准收购,一户30只鸡,一只鸡一年约可产100个鸡蛋,一个家庭仅鸡蛋这一项每年的收入就约3600元。

除了绿壳蛋鸡养殖,国投帮扶金还用在中药材和精品水果种植。2019年,兴民村中药材桔梗种植面积达200亩,涉及51户211人。截至2020年8月,国投在兴民村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2万元。

自闭患儿要帮扶

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破旧小木屋,凹凸不平的泥巴地,简易潮湿的木板床,一张老式挂满蜘蛛网的塑料顶棚,这就是村民王玉忠(化名)的生活空间。王玉忠今年16岁,是一名自闭症患者。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家中只有年近70岁的外公外婆。随着年龄增长,他出现自残和暴力倾向,外公外婆没有力气管教,只能将他锁在木屋。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张政发现了这一少年。王玉忠没有户口,不能享受医保政策。“我们第一个是给他解决户口问题,接着就给他寻医,寻医不行的话我们就给他送特殊学校。”张政说。平塘缺乏专业医生,孩子年龄偏大,无法就读特殊学校。这时王玉忠的父亲从广西打电话给他,“说就怕需要钱,需要钱的话就想算了。”张政没有放弃。几经波折和协调,特殊学校终于答应接收王玉忠。2019年3月12日,王玉忠第一次坐车离开村寨,走进校园。半个月以后张政再次来到学校,王玉忠已经能正常生活。临走时张政给他打招呼,他远远地笑了。

距离兴民村60公里的天眼小镇,以射电望远镜FAST著称,是全国闻名的天文科普基地。因为工作关系,张政每年都会路过这里。看着统一着装的小朋友排队参观,他常常想起自己在老家的女儿和儿子。他的女儿今年8岁,儿子才6岁。张政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一周里有四五天,他要忙到晚上9点以后,才得闲跟家里视频聊天,两个孩子已经睡了。“他们经常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张政哽咽道,“我只能告诉他们‘再等一等’”。

村头不远处,一辆鲁D开头的轿车停在了水泥路边。

两天!1800多公里!

疫情期间,交通受阻,由于只开通了高速公路,这位朴实的山东男儿硬是从老家枣庄一路开到了贵州兴民村。

兴民村村委会门口有一块脱贫攻坚倒计时的牌子。2019年12月31日正式清零。根据相关工作安排,他要待到年底。然而一些村民以为张政要走,纷纷前来看望。一位70多岁大娘冒雨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给他背来了一篓子绿壳鸡蛋。这两年,张政收到过玉米糍粑、地瓜、手工棉鞋,村里人早已把他当成家人。而他也把自己当成兴民村的一员。他习惯走在和大家一起修的通组路上,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跟乡亲们打声招呼,唠唠家常。

“来家里坐坐吧,张书记,啥时候回去啊?”

“放心吧,走之前一定跟你们讲。”张政笑着说。




(来源:党群工作部)

相关新闻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11 17: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