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投十年
人才强企篇 | 开发人才 投资未来 坚定走好国投特色新时代人才强企之路
发布时间: 2022-09-20


这是国投紧跟时代、加速奔跑、奋勇向前的十年,也是国投广大人才担当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十年,更是人才工作破局开路、创新发展、积厚成势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投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人才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一支规模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努力为国投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壮大。“十三五”以来,紧随业务优化和转型发展,集团人才资源总量逐年增长,从2016年的34,516人增长到2021年的52,764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及服务业等各行业、宽领域、多专业的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素质大幅提升。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从2012年的16.1%,提升到2021年的55.6%,人才队伍学历水平显著提高。高级职称员工占比从2012年的2.3%,提升到2021年的13.1%,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人才整体结构更趋优化。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占比,从2012年的12.3%、17.2%、70.5%,逐步优化为2021年的34.7%、28.8%、36.5%,三支人才队伍数量、结构更加均衡。35岁及以下员工占比,从2012年的49%,提高到2021年的54%,人才队伍年龄更趋年轻化。

人才创新成绩愈发亮眼。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逐年增长,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管理提升等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水环境集团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实现集团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电子工程院陈彬磊、秦学礼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国投小三峡杨占财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为集团自主培养的首位国家级技能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纵观十年发展之路,重视人才、重视创新,始终是国投改革发展的一张鲜亮标签。每一次转型跨越、每一步加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坚实支撑和人才效能的充分释放。从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到系统谋划人才发展蓝图;从不唯地域广纳贤才,到精心培育良将良才;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到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站在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新的历史起点,国投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一幅“千里马”竞相奔腾、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画卷徐徐铺展。


党管人才,释放重才爱才“强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十年来,国投始终把加强党的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持续释放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的强烈信号。

2021年11月18日,国投首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国投党组高度重视、举旗定向、谋篇布局。2021年11月18日,国投首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人才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落地生效。 “面向未来,建设世界一流资本投资公司,我们对人才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急迫,人才对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这次会议上,国投党组系统提出4个方面、10项人才工作关键举措,吹响了国投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集结号”。

持续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2018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后,国投党组首次成立“干部队伍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统筹领导集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2022年1月,国投党组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四管”职责,切实抓好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确保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着力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国投党组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人才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贯彻落实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工作要求,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用心用情将各类人才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顶层设计,构筑人才工作“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投人才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目标任务瞄准战略需求来确立,政策措施围绕战略实施来制定,确保公司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出台国投“十四五”人力资源工作规划(2021—2025年)

精准擘画人才发展蓝图。出台《国投人才战略与规划(2011—2020年)》,从人才强企战略目标、人才工作体系、八类人才发展规划、四项重点人才工作等方面作出部署。面向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出台《国投“十四五”人力资源工作规划(2021—2025年)》,明确两大核心任务、健全五个机制、建强六支人才队伍、补齐四类人才短板、实施四大人才工程等71项具体举措,精准制定人才工作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人才工作融入中心、服务战略更加有力有效。

加速健全人才工作制度体系。持续推动人才政策、关键制度向中心发力、为大局助力,2018年,出台《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决定》,首次对国投干部人才工作做出系统性安排。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启动实施“引才聚才专项行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15个方面、52条具体举措,人才工作目标导向更加鲜明、措施覆盖更加全面。持续健全制度体系,从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人才培训培养,从专业人才库建设到人才评价评审,从员工薪酬到中长期激励……人才工作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构建起以《规划》为统领、以《意见》为抓手,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的“1+1+N”制度体系。

面向新时代,人才政策必须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这几年集团人才工作的制度,以及体系化、系统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不管是从观念上还是在时效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转变和成效”。电子工程院总经理夏连鲲说。



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集聚“大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投依托多元产业平台优势,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加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来国投干事创业。

着眼急需紧缺引进高层次人才。当今世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掌握关键人才、核心技术,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形成优势。国投聚焦“高精尖缺”,按照上级有关部署,推动电子工程院、西安鑫垚、美亚柏科等一批科技型企业,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在高端芯片、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助力关键核心技术集智攻关。“集团层面也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突破一些制度的限制,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我们引进特殊人才。”电子工程院首席技术官杨光明说。

以市场化选聘拓宽引才视野渠道。多年来,国投坚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积极探索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市场化选聘有机结合,一批优秀人才进入到国投这个大家庭。2016年以来,国投电力、国投高新、电子工程院、中投保、国投罗钾、国投聚力、国投租赁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先后选聘了20多名职业经理人,形成了良好的内外部示范效应。“国投高新从709名入选人里面选出了5名职业经理人作为管理层,在国投内部和外部都是一个震撼,内部很多人没想到我们用这样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了公开竞聘,外部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力度这么大。”国投高新副总经理尹志锋说。

“人才来得了,还要工作有奔头、生活有保障”。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努力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落户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不少企业为科研骨干提供青年公寓,有的企业还向所在地政府申请人才公寓、公租房、人才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让人才住有所居、住有优居。针对进京落户等“老大难”问题,国投想方设法、开拓渠道,通过应届生落户、留学生落户、京外调干、积分落户、办理居住证等方式,尽全力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人才的融入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些年来,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国投“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


精心培育,铺就人才成长“快车道”

国投的发展,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国投的事业,需要人才也培育人才。十年来,国投坚持分类培养、整体推进,加快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

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制定《国投干部人才教育培训规划(2018—202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统筹加强专业化能力和知识类培训。建强培训制度体系,制定组织调训、培训经费、内训师管理、学员管理、个人培训管理等系列制度。筑牢培训保障体系,建好用活网络学习平台,推进内部教材师资建设,足额保障各类培训经费,十年来,国投平均每年执行培训费约2716万元,执行职工教育经费约2192万元……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更加突显。

组织开展国投党校青干班

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质加速。以高中级管理人员为重点,针对短板弱项开展精准化、定制化培训,引导干部人才有效提升政治能力、强化专业本领。全速推进年轻干部人才培训,举办4期国投党校青干班、1期“青马工程”培训班,近300名优秀人才在系统性培训中快速成长。把火热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好课堂,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选派7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到西部地区服务,组织39人奔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服务,选派44人在总部、子公司、投资企业双向挂职锻炼……更多干部人才在基层一线的历练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专业技术、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提效赋能。首次开展科技带头人遴选工作,形成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特级专家、青年拔尖人才4个层级的“雁阵格局”,向用人主体授权、为科技人才松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让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更有盼头、更有奔头。把人才库作为识别人才、精准培训的重要抓手,2014年以来,从财务百人工程后备人才到法律骨干人才培训,从国际化人才库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库……一批批专业管理人才在梯次培养中成长成才。“当时我们那批一共两百多人参加了财务百人工程,对于提升大家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战略视野,都有很强的帮助。”财务部副主任李占爽说。

高技能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十年来,国投高技能人才占比,从2012年的8%提升到2021年的13%,这既是国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大批工匠能手无私奉献、传承技艺结出的硕果。全国技术能手、国投小三峡公司的杨占财于2017年3月成立了“展才工匠工作室”,他秉承精益求精、持续专注、主动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工作室促进技能交流学习,有效提升运行人员的职业技能。师带徒、传帮带、拜师学艺……这些有效方式,让技艺代际传递、匠心传承凝聚。“在我带出的众多徒弟中,有的已经走上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有的已经成为维修设备的技术骨干。”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投洋浦港的罗健自豪地说。十年来,一个个成长于产线、扎根于产线的高技能人才,用“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益求精,诠释着技能强企的价值追求,筑起了国投高质量发展的牢固根基。


深化改革,激活人才创新“原动力”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十年来,国投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管理授权放权、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积极探索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一项项改革举措环环相扣,让国投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健全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以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加强激励约束、授权赋能,探索科技项目契约化管理,将科研项目经费与项目成果紧密挂钩。推广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聚焦重点发展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为人才提供综合支持。“在科技攻关和课题研究中,公司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主动为青年科研人员搭建平台,引入项目资金和智力资源提供指导,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雅砻江水电的岳攀说。

参加专业岗位评审

“多通道”机制拓宽人才发展空间。2018年11月,在公司总部实施人力资源体制机制改革,对岗位职级体系进行优化,首次搭建管理、专业、支持“多通道”岗位体系。坚持实干实绩标准,近年来,已有65人通过评审,实现高层次专业岗位晋升,有效畅通了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双通道就是管理岗位和专业岗位并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好的发挥空间,能够看到自己工作产生的价值。”国投党群工作部的黄荷说。

开展职称评审,发挥对人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2018年,经人社部批准,国投成为第4家可同时开展工程、经济、会计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的中央企业,人才评价工作迈上新台阶。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办法,持续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不唯学历、资历、论文,开设职称评审直通车,打通高技能人才评审渠道……让更多有真才实学、业绩贡献的人才“干得好”就能“评得上”。近十年来,国投共有3000多人次通过认定或评审获得职称。

激励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微观活力。从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入手,加大内部分配向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倾斜力度;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激励,2015年至今已评选46个科技成果奖项目、发放奖金408万元;在330家所属企业广泛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激发各级经营管理人才内生动力;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等“工具箱”正在逐步推广运用……“2019年公司为了上市,在引入战投的同时开展了股权激励,有了股权之后,员工相当于是企业的主人,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去工作、去创新,去挑战一个又一个新技术和新产品。”同益中公司的葛兆刚说。多年来,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激励措施,让广大人才更有归属感、获得感,也让人才创新智慧竞相涌动、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事业方兴。十年来,国投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创造力、竞争力,书写了人才强企、改革创新的鲜亮答卷。迈向新征程,国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好国投特色人才强企之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资本投资公司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版权所有: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22     京ICP备2021000692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21 17:48:49